文化走廊

何氏骨科源起蒙医骨科

1326年 何氏骨科源起蒙医骨科

中医骨伤科自元代开始单独成科。《中国医学史》称“由于长期战争,特别是蒙古族崇尚骑射,因金创与跌打损伤的救助需要,促进了外伤科的发展”。清廷制度,在三旗士卒中选懂得正骨医术者,每旗选十名,有上驷院管理,称“蒙古医士”。蒙医骨科医学源远流长, 1326年蒙古人沙图穆苏作《瑞竹堂经验方》中就有许多治疗骨病疗效显著的方剂,至今不少方剂仍在骨伤科中广泛传用。蒙医在骨外伤的传统疗法、临证用药、实践等诸多方面具有鲜明特色、理论独道的民族传统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何氏骨科先辈:蒙古族医武世家特呼尔氏系

1600年 何氏骨科先辈:蒙古族医武世家特呼尔氏系

蒙古族特呼尔氏(汉姓何氏,即何氏骨科先辈),系医武世家,世世辈辈行均有人才任军队医官。

何氏先辈特呼尔氏系随军进入中原

1644年 何氏先辈特呼尔氏系随军进入中原

公元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奉世祖福临(顺治)旨,时任满洲清军医官的特呼尔氏(何氏骨科先辈)随军迁徒。

蒙八旗军医官特呼尔氏随军来到成都

1718年 蒙八旗军医官特呼尔氏随军来到成都

据《成都满蒙族志》、《巴蜀史志》、《成都少城史料》记载,1718年(康熙五十年)因与准噶尔作战,年羹尧(1679年—1726年)调荆州满蒙族混合编制的驻防八旗官兵3000名进驻四川,年羹尧时任四川总督、川陕总督。蒙八旗军医官特呼尔氏随军来到成都。

特呼尔氏军医定居成都

1721年 特呼尔氏军医定居成都

1721年(康熙六十年)战事平息,应四川巡抚年羹尧奏,选留官兵匠役2100余名永驻成都,何氏先辈因之定居西蜀少城(今成都市柿子巷)。改汉姓何氏,因属八旗统辖,故称“旗人”,何氏家族系镶兰旗,三甲。何氏家族世代行骨医,故将独特的蒙医治伤正骨、制药技艺文化扎根天府之国——四川。“何氏骨科”在成都历经三百余年、数代人的传承中不断融汇纳新,集蒙、满、汉族传统医学与武学为一体。并通过对西医解剖学的研究,提出了“中西合参,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不囿经典”的发展思路。

“何氏骨科”第三代传人何兴仁

清末 “何氏骨科”第三代传人何兴仁

“何氏骨科”第三代传人何兴仁,时任成都西教场八旗医官。

第四代传人何仁甫

1895年 第四代传人何仁甫

“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何仁甫,字同良,号白玉山人。自幼从父学习何氏祖传医术、武学。何仁甫继承家学、勤求古训、中西结合、治学严谨,撰有《特呼尔正骨手法》、《无暇斋正骨经验》、《仁济医话》等著述。

“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何仁甫练武图

1930年 “何氏骨科”第四代传人何仁甫练武图

何仁甫先生除家传正骨技法,中学于成都春熙路基督教青年会学习英文,后至华西协和医院(今川大华西医院)学习西医。青年时代先后拜满蒙骨科名医开长斋、春三爷,汉族中医外科名医徐寿仙,著名拳师马镇江为师。1930年代何仁溥就已在中医骨科领域独树一帜,成为闻名遐尔的中医骨科大家。其学术思想及医理医技特色,集中体现在辨证诊断、正骨手法和遣方用药三个方面。

蜀中名医何仁甫

1969年 蜀中名医何仁甫

何仁甫将满、蒙、汉族正骨疗法和汉族骨伤科技艺相融合,以及扎实的西医解剖学根底,经过多年临床提出了“中西和参、勤学古训、搏采众长”的理论思想,并对何氏祖传医术加以总结、归纳、创新,为何氏骨伤科流派的发展奠定了全新的理论基础。因其医理医技自成体系、临床疗效蜚声遐迩。20世纪上叶,以何仁甫为代表,何氏骨科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骨科正统大派之一。1969年,何仁甫先生病逝,葬于成都市三圣乡凉风顶。2000年迁至郫县安德镇“何氏骨科史料馆”。

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祺

1946年 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祺

何天祺,何氏骨科第五代嫡系传人,1946年出生于成都市柿子巷。自幼秉承家训随父学医、练功。13岁时就在父亲行医时在旁学习,作助手。17岁在家随父何仁甫行医。

何天祺任成都市房建公司卫生所骨科负责人

1965年 何天祺任成都市房建公司卫生所骨科负责人

何天祺在成都市房建公司卫生所担任医生、骨科负责人。其间利用工余时间系统地学习了数十种医学典籍和理论书刊,使其医理医术日臻化境。

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担任中医骨科医务室主任

1975年 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担任中医骨科医务室主任

1975~1985年,何氏骨科第五代传承人何天祺在四川省运动技术学院(重竞系)担任中医骨科医务室主任,其间担任全国第三、四、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国家棒球队、曲棍球队的运动医疗医生和国家体委特约医生,随国家运动队赴日本等国家参加比赛。

四川何氏骨科医院成立

1985年 四川何氏骨科医院成立

四川何氏骨科医院成立。为发扬何氏骨科,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民众,何天祺白手起家,经省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成都市创办了一家由个人筹资,具有何氏骨伤科流派特点的专科医院——四川何氏骨科医院,何氏骨科第五代传人何天祺任院长。

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1989年 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

1989年9月,何天祺院长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省科技顾问团顾团成员

1988年 省科技顾问团顾团成员

何天祺院长连续三届1988-2000年(每届4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特聘为省科技顾问团顾团成员。

何天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1989年9月 何天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

1989年9月,国务院授予何天祺同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第00607号),并受到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合影。

何天祺院长与陈敏章合影

1989年9月 何天祺院长与陈敏章合影

何天祺院长在北京受到国家卫生部部长陈敏章接见并二人合影。

何天祺院长与胡熙明合影

1989年9月 何天祺院长与胡熙明合影

何天祺院长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接见,二人并合影。

何天祺院长与国家政协副主席杨汝岱

何天祺院长与国家政协副主席杨汝岱

何天祺院长的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和赞扬,图为何天祺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副主席、四川省省委书记杨汝岱合影。

中国中医博览会”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

1990年 中国中医博览会”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

何天祺院长受国家中医局邀请,赴北京参加亚运会期间举办“中国中医博览会”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

何天祺院长赴北京参加“中国中医药博览会”

1990年6月 何天祺院长赴北京参加“中国中医药博览会”

1990年6月何天祺院长赴北京参加亚运会期间举办的“中国中医药博览会”百名中医专家特邀门诊期间,与前往交流的台湾中医师邱金炎先生合影。

何天祺院长出访马来西亚

1992年 何天祺院长出访马来西亚

何天祺院长出访马来西亚,为当地疑难重症病人诊治,受到马来西亚国家卫生部部长李金狮热情接待并合影。

何天祺院长与马六甲卫生和人力部长颜文龙

1992年 何天祺院长与马六甲卫生和人力部长颜文龙

马六甲卫生和人力部长颜文龙参加中医师公会为何天祺院长颁发名誉教授证书并合影。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罗高寿治疗骨科疑难病

1992年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罗高寿治疗骨科疑难病

何天祺院长为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罗高寿治疗骨科疑难病后合影。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给四川省政府和何天祺院长致感谢信

1993年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给四川省政府和何天祺院长致感谢信

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分别给四川省政府和何天祺院长致感谢信,赞扬何院长为罗高寿大使治疗骨科疑难病,效果显著。

何天祺院长应邀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1995年 何天祺院长应邀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

1995年9月,何天祺院长应邀在美国进行学术交流,介绍中医何氏骨科,并被美国东西针灸联合推选为理事,被特聘为教授。

何天祺院长被选入《当代世界名人传》

1994年 何天祺院长被选入《当代世界名人传》

何天祺院长被选入香港世界文库出版社和中国作协联合出版的《当代世界名人传》并荣获《当代世界名人荣誉证书》。

国务院为何天祺院长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98年 国务院为何天祺院长颁发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国务院决定向何天祺院长颁发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

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2002年 海峡两岸学术交流

台湾台中市推拿学会学习团一行12位医师来医院学习“何氏骨伤科医技”,结业后由学习团向院长敬赠《骨科圣手》牌匾。

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市“何氏中医医疗中心“

2005年 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市“何氏中医医疗中心“

何天祺院长应邀为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市“何氏中医医疗中心”开业剪彩,与弟子合影,并被聘为中心的高级顾问。

世界拳击理事会泰拳委员会

2011年 世界拳击理事会泰拳委员会

何天祺院长被世界拳击理事会泰拳委员会聘请为中国区医务总监。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被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1年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何天祺传统中医药疗骨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